節目介紹

Bar-orang-1024x27

節奏就像心跳聲,敲敲打打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秉持著對打擊樂以及表演藝術的熱情,朱宗慶打擊樂團以台灣為家,世界為舞台,足跡遍及全球33個國家及地區,演出超過3,000場次。

初識拍謝少年,他們以國語夾雜些許台語聊著,像台灣街頭常見的羞澀青年,也像每個人都熟識的同學及鄰居般親切。當他們站上舞台,光芒四射的熱情與感性破殼奔騰,搖滾樂交纏北管樂傾瀉,台語歌詞喚醒根植血緣代代傳承的土地記憶....

上個世代的越南人,搭上船隻隨著海浪浮載,飄揚過海登上未曾謀面的加拿大土地,徒手打造新家園。近代越南人跨海來到海島台灣,在此工作、求學、建立家庭、寫下新的故事篇章。大海帶著人們航向未知,海浪乘載兩地人的思念與親密連結。無論是過去、現代或未來,女性遷徙移居至不同文化,都是支撐家庭、社會的重要角色。

廖小子,台灣知名平面設計師、視覺藝術家、策展人,同時也經營兩家獨立書店;為拍謝少年樂團設計專輯裝幀封面,現為樂團的第四位成員 – 虱目魚頭人,表演現場負責操作泡泡機。

熙來攘往的廟會街口,一輛卡車緩緩展開,向上延伸至天際,左右擴展為平面舞台,映入眼簾的是光彩奪目的耀眼霓虹,舞台背板的設計天馬行空,用色浮誇大膽,舞者在五光十射的燈光下勁歌熱舞,台下男女老幼熱鬧齊聚;這是台灣最獨特的影像之一。

「台」這個文字曾經被解讀為俗氣、庶民與次文化,而台灣視覺藝術家李文政卻自稱「超台李文政」?! 李文政的「超台」使其他文化超越他們原本對台灣的想像;更帶領台灣人超越他們對自身文化的認識!

台灣原住民音樂家蘇瓦那,10歲才發現自己不是閩南人,母親與父親分別來自阿美族與撒奇萊雅族。蘇瓦那的家族經歷過什麼樣的故事? 選擇隱藏身份,開始在台灣島上不停遷移的漫長歷程。又是什麼樣的人生際遇與內在轉折? 讓蘇瓦那返回台東原鄉向外婆、母親、乾媽學習阿美族語,展開族語創作的音樂旅程。

她又是如何在台灣接下國慶典禮主持人的位子,首開新住民主持人的先例?

醬油,是日常飲食或料理做菜隨手可得、稀鬆平常的調味料;每個人都認識醬油,但是,你真的知道什麼是醬油嗎?

食物使人幸福、分享使人富足! 當人們共用廚房烹煮料理,共享只有彼此能意會的私密感受。透過一起學做菜、一起吃吃喝喝、一起交談品評;在烹飪過程中,互相幫助、彼此了解、微笑交流! 品嚐每一道佳餚都像推開一扇看世界的窗,帶我們看見異地風土人文、引領我們走進陌生人心房、聯繫我們與所愛之人的親密理解。

Chef Nguyen 的廚藝課不只在料理教室抄筆記、學做菜,而是隨著他穿越車水馬龍的河內市中心探索整座城市。一起拐進傳統市場內的曲折小巷,剝開大蒜嗅聞生鮮香料的氣味;咀嚼生米線感受新鮮的微酸氣息;從各式街頭小吃,感受整座河內古城的雀躍活力。

熱愛旅行的 Josie,因為喜愛法國文化而啟動初次的越南旅行。她在某一次的越南之旅於盛夏季節抵達越南大叻,向地方媽媽學習家常料理時,越南飲食文化中那股纖細雅致的底蘊勾住她的心,使她不斷回來尋找、學習、連結及創造屬於她自身風格的越南味道。

法式料理專業出身,熟習食品科學,創立小農品牌「島食 Food in Formosa」,並於台南與夥伴共同經營咖啡店「小巷裡的拾壹號」。

用味蕾感受友善土地的溫度,從勇敢堅持的人事物認識寶島台灣;這是一場說台灣的新運動,靠嘴巴愛台灣今年又帶來了什麼值得細細品味的故事呢?

一場關於音樂與認同的對話 四名音樂人分別來自不同文化 各自屬於不同族裔 卻可能擁有相似的生命經驗 他們將第一次見面 無需文字亦不靠言語 純粹以音樂交流彼此的生命歷程

安靜沉穩,內斂卻蘊含強大的能量,是攝影師武寶慶(Bao Khanh)的作品給人的感覺,也如同他本人給人的感受一樣。

遠在十七世紀清代移民遷徙至台灣之前,原住民族已在台灣島上活動八千多年之久。歷經時代巨輪演變,四方不同文化背景的移民移居台灣、落地生根。殖民歷史卻造成原住民族游離傳統部落文化,使他們至今仍在自己土地上漂泊。台灣的原住民很多人從小在都市中成長,與自身族裔的語言樂舞、文化習俗、生活工藝已產生斷層。

能歌善舞的表演團體很多,但這次專程從台灣來加拿大演出的他們你絕對沒看過!他們不怕辛苦,只怕觀眾不夠熱情,讓他們電力不足!他們是最新創立的電子舞蹈團體,將帶來融合台灣文化與未來科技想像的表演 – 機器太子舞!

讀書需要讀者的腦細胞全力參與,方能領悟,比起看電視或電影費勁許多。瑪格麗特阿特伍德曾說,書一旦出版,就自有生命,脫離作者而獨立,詮釋權完全在讀者。

在過去的十五年內,溫哥華沖繩太鼓團在各大文化節慶、慈善活動典禮、體育賽事和各種週年慶典中演出。

Moulann 是多倫多歌手、作曲家、音樂製作人,揹著她心愛的鍵盤吉他,舞動炙熱的旋律節奏 — 在尋找愛、美、和真理的音樂路上前行。

Khac Chi竹樂團由一群極有天賦的越南新銳音樂家所組成,至今他們已用令人驚艷的音樂作品贏得全球二十五個不同國家聽眾們的心。

在超過一百年的加拿大歷史裡,加拿大的原住民孩童曾經被「合法的」強迫參加由教會所組織的寄宿學校,剝奪他們自身族群的文化,為的是要「同化」這群小孩;如今這個由政府主導的同化政策和時期,已成為了加國歷史上最不堪回首的一頁慘劇。

曉芳在偶然之間遇見了她的老朋友-美蓉,以前野馬幫的大姐頭;野馬幫是過去高中時期,曉芳和另外五個好朋友所共同組成的團體。在得知美蓉得到癌症的消息之後,曉芳決定要找回其他四個野馬幫的成員,完成美蓉最後的心願。在尋找老朋友的過程中,曉芳漸漸回想起以前高中時期的點點滴滴……

Vi An Diep是擅長世界音樂(World music)與器樂表演的音樂家/藝人,也是一位為世界各地電影、劇院和舞團創作配樂的作曲家。

Tiffany Moses 是一位加拿大原住民歌手暨音訊工程師。目前定居在溫哥華的她,對於音樂有著滿滿的熱情,從小便跟著祖父練習歌唱,擁有一副好歌喉。

在2019年5月24日,台灣通過同性婚姻專法,成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台灣也因此成為其他亞洲國家的人權及婚姻平權運動的典範。

小吳是個留學生,他離鄉有段時間了;在新的土地上過的也還算是自在。然而不是每個同鄉人都像他這麼幸福;

她是趙思樂,一枝書寫89年後中國人權及女權抗爭運動的筆。她的文字冷靜乘載中國人權抗爭者炙熱燃燒的生命熱火;在她精簡的語句背後,一雙蘊含希望與苦痛並存的大眼睛,深切注視以青春嘗試突破高牆禁錮的一代人。

一位越南國家馬戲團的台柱女角,竟然因緣際會成為台灣歌仔戲班的當家花旦?自小夢想成為越南傳統戲劇明星,阮安妮轉而來到台灣老戲班,從一句國台語都不會,一路走到挑起大樑,在野台粉墨登場,一切彷彿命中註定,卻又輾轉曲折。帶著長期洗腎的小女兒阿噹,安妮隨戲班逐廟口而居;隨著時代變遷而逐漸萎靡的野台戲,即使沒有觀眾,沒有掌聲,安妮仍為看不見的「神」賣力演出。

她是舞台上耀眼的光芒,是為來者引領方向的星辰;她的名字帶出融合現代舞與現代詩的畫面,悠揚的律動,絕美的意境,恰巧貼切的描繪她的性格,以及滿溢著謎樣魅力的一生。

說到台灣不可不提的就是美食!今年台灣文化節除了有鹽酥雞、大腸包小腸、大腸麵線、刈包等台灣經典小吃,以及燒仙草、豆花和車輪餅等美味甜點之外,今年還有各國料理加入!

2019年,小豬英雄從冬季LunarFest開始,持續出任務;這個夏天將到台灣文化節,在Granville Street上尋找精準的神射手,一起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來到台灣文化節活動現場,你還想找人詢問你想看的節目在哪裡嗎?

台灣是傳承及發揚布袋戲文化及藝術的重要之地,以前在廟宇酬神慶典期間常見的布袋戲表演,發源自庶民休閒娛樂及民間信仰習俗。故事貼近台灣人民生活、融合寶島文化發展變遷,也是乘載、傳播台語、及保存南北管音樂的傳統藝術。

擁有千年歷史的越南水上木偶戲,不一定要千里迢迢跑到北越古城河內欣賞! 今年夏天所有的父母都能帶小朋友悠閒地到台灣文化節度假,在水池畔當個小小操偶師,親自揮竿舞動木偶,操縱農民、水牛、烏龜及鯉魚,自由想像古時候越南鄉村的農民生活!

在女性創作者凝神觀看的雙眼後方,她們觀察、感知、解讀、沉思,一字一字地寫下她們各自的生命故事,傾盡全力挑戰一生關懷的書寫主題。這些故事不一定是撼動世界運轉的歷史大紀事、全球關注的政治焦點,或表現知名人物的偉大不凡

親子家庭、大小朋友團聚在一起,動手做 趣味手工藝,是最溫馨快樂的時光。每年台灣文化節都會規劃親子樂園,今年也不例外

食物使人幸福、分享使人富足! 當人們共用廚房烹煮料理,共享只有彼此能意會的私密感受。透過一起學做菜、一起吃吃喝喝、一起交談品評;在烹飪過程中,互相幫助、彼此了解、微笑交流...

炎熱的夏日,來杯冰涼的啤酒最消暑;在熱食滿滿的美術館前廣場,吃一口美味,配上一口啤酒,欣賞舞台上的表演,是最極致的享受。

主流的歷史敘述,似乎只是關於“他們”, 屬於她們的那份精彩,缺席了太久遠。 移民的故事演繹,常常得用官方語言, 母語獨有的生動靈氣,失去了太可惜。

這群青春洋溢的舞者,每一位都身懷絕技,不只能跳舞,亦擅長音樂演出。Ivanka是樂團吉他手,Rachel則是合唱團與樂團主唱暨鋼琴手,曾贏得無數歌唱比賽。